奏 章
奏章的意思
奏章
(1) 臣子向帝王呈递的意见书
英
奏章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
引宋欧阳修《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铭》:“其后公薨,史官修真宗实録,得内出奏章,乃知朝廷之士,多公所荐者。”
元萨都剌《题进士索士岩诗卷》诗:“迫宴封几事,平明出奏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头回看见京报有他的奏章,説是已经降了多少。”
国语词典
奏章
古代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
奏章(zòu zhāng)近音词(1个)
奏章造句
1.昭本善文,援笔立就奏章,伏阙上陈。
2.在古代,旷夫怨女一旦大面积出现,就常有大臣上奏章,在庙堂上讨论如何解决。
3.的老手段,早就叫人把所有的奏章都抄成揭帖,发往京城各路衙门,文武百官为之震动。
4.宋朝以后,富阳纸开始名扬天下,元书纸、井纸、赤亭纸三大名纸更是被朝廷列为“锦夹奏章”和科举试卷用纸。
5.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
6.王氏心里憋气,笔贴式掌管翻译满汉奏章文书、记录档案文书,领催掌登记档册、支领官兵俸饷,都是佐领旗下的低品官。
7.露布在汉代一般用于某些上呈的奏章或朝廷下达的诏令,它是下达或上呈时将内容会开化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8.万年公主可没有看过朝廷的报功奏章,不知道战事是如何的,现在听起来,居然也替刘易等人的紧张,手里拿着的长剑也垂了下去,没有再指着刘易了。
9.涟漪伸伸懒腰,父皇这时还未睡,他每日要批阅好几堆奏章,常常焚膏继晷。
10.罗贯中是七实三虚,他是十实无虚,就是把史书拿大白话讲了一遍,还舍不得删,把岳飞的所有奏章、题记、檄文、书信全扔进去了,文学效果惨不忍睹。
拓展查询
奏章是什么意思 奏章读音 怎么读
奏章,拼音是zòu zhāng,奏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奏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