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奏议 奏议的意思
zòu

奏议
简体
拼音 zòu yì
注音 ㄗㄡˋ 一ˋ

奏议的意思

奏议 [zòu yì]

(1) 臣子向帝王上书陈述事情,议论是非

memorialize the emperor

(2) 奏章

memorial to the throne

奏议 引证解释

⒈ 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有司奏议曰:‘追跡先代,无郊其五运之祖者。’”
唐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王仲舒﹞在礼部奏议详雅,省中伏其能。”
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废枢密院》:“先是桑维翰免枢机之务,以刘处让代之,奏议多不称旨。”

⒉ 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誄尚实,诗赋欲丽。”
宋文莹《<玉壶清话>序》:“文莹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其间神道碑、墓誌、行状、实録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説之类,倾十纪之文字,聚众学之醇郁。”
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奏议类者,盖唐虞三代圣贤陈説其君之辞…… 汉以来有表、奏、疏、议、上书、封事之异名,其实一类。”


国语词典

奏议 [zòu yì]

古代臣子因事向君王陈奏,并条列其是非,称为「奏议」。


奏议(zòu yì)近音词(5个)

奏议造句

1.奏议编入本人文集者,以文集著录,不入本类。

2.奏议是我国古代大臣向皇帝上奏文书的统称,因其文体特点,成为古代社会最为常见的应用文体之一。

3.奏议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4.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5.奏议是我国古代用来向帝王上书言事、发表意见的上行文。

6.奏议是我国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

7.贵州历代撰作的史学著述,广涉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记稗史、政书奏议、家传谱牒等各种体裁。

8.奏议是古人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它兼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亦可为当今公文写作和新闻报道提供借鉴。

9.古今崇论闳议,如煌煌经史,列朝名人奏议及近人经世文编,皆高文典册,治国良谟,奚俊鄙人饶舌。

10.与其它文体相比,奏议文风在后世各代总体变化不算太大,但又总在变化之中。

拓展查询

奏议是什么意思 奏议读音 怎么读 奏议,拼音是zòu yì,奏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奏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