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 壁
赤壁的意思
赤壁
(1) 传为中国古代著名的赤壁之战遗址,位于湖北省蒲圻县西北
赤壁 引证解释
⒈ 山名。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江水左逕百人山 (今纱帽山 )南,右逕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
宋黄庭坚《次韵文潜》:“武昌赤壁弔周郎,寒溪西山寻漫浪。”
一说,谓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鄂州》:“赤壁山在县( 蒲圻县 )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即周瑜用黄盖计,焚曹公舟船败走处。故诸葛亮论曹公危於乌林是也。”
⒉ 即赤鼻矶。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辰时,过赤壁,洎黄州临皋亭下。参见“赤鼻磯”。
引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巉巖之境, 东坡词赋微夸焉。”
国语词典
赤壁
山名。有四,皆在今湖北省境内:(1) 位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于此。(2) 位黄冈县城外的赤鼻矶。为苏轼赤壁赋所咏之地。(3) 位武昌县东南。也称为「赤矶」。(4) 位汉阳县沌口的临嶂山,与乌林峰相对。
赤壁造句
1.赤壁之战曹操中计惨败,只得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
2.赤壁一战,曹操的军队遭到惨败。
3.古人说:“骄兵必败”。这正是曹操赤壁失利的根本原因。
4.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而逃,周瑜乘胜追击。
5.曹操军队在赤壁之战中被打得落荒而逃,损失惨重。
6.赤壁曾将百万烧,折戟沉沙铁未消。
7.曹操赤壁一战,折戟沉沙,几乎全军覆没。
8.古人说:"骄兵必败"。这正是曹操败于赤壁的根本原因。
9.赤壁之战,曹军号称八十万,实际只有二十万。
10.不是。好象是误传。但是不管怎样,如果不是苏东坡被贬,就不会有感而发,也就不会有他那三篇关于赤壁之文。今天的赤壁也不会如此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