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唐太宗 唐太宗的意思
táng tài zōng

唐太宗
简体
拼音 táng tài zōng
注音 ㄊㄤˊ ㄊㄞˋ ㄗㄨㄥ

唐太宗的意思

唐太宗 [táng tài zōng]

唐太宗(599-649)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渊次子。随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为秦王。后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各割据势力,羽翼渐丰。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继帝位。在位时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纳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制订《唐律》。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唐太宗 [táng tài zōng]

帝号。指唐代第二位君主李世民。参见「李世民」条。


唐太宗造句

1.唐朝建立五十年后,唐太宗下令偃武修文。

2.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3.唐太宗记取隋煬帝灭亡的教训,实行偃武修文,知人善任,为大唐帝业打下良好基础。

4.唐太宗让位给唐高宗了。

5.唐太宗巩固边疆,在灭掉东突厥人后,就大功告成了。

6.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了休养生息的策略,使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振兴。

7.唐太宗励精图治,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贞观盛世。

8.唐太宗是封建社会中一位能够厉精图治、谋求国家富强的开明皇帝。

9.唐太宗亲信贤臣,国家大治。

10.唐太宗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辉煌的成就。

拓展查询

唐太宗是什么意思 唐太宗读音 怎么读 唐太宗,拼音是táng tài zōng,唐太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唐太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