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 本
奏本的意思
奏本
(1) 臣下向皇上奏明下情;泛指下级向上级反映情况
(2) 参奏时上呈的文本
奏本 引证解释
⒈ 泛指上奏的文书。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吕申公不悦范希文》:“希文答元昊书,録本奏呈。
引吕在中书自语曰:‘岂有边帅与叛臣通书!’又云:‘奏本如此,又不知真所与书中何所言也。’”
⒉ 指明清时为私事上皇帝的文书。
引明沉德符《野获编·京职·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为公事则曰题本;为他事则曰奏本。”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俗以章疏为本,不知始于何时,古未有此,今时章疏,有题本,有奏本。”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乾隆十三年諭,向来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
⒊ 指告状。
引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三三回:“李有红有点担心地道:‘这老汉回去一定是到中队长面前奏本去了!’”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现在咱们带走她,正好叫他抓住辫子奏本。”
国语词典
奏本
臣下奏呈君上的章疏。
奏本(zòu běn)近音词(1个)
奏本造句
1.袁公文学治术,尤称卓绝,所上奏本,统系袁主稿。
2.如果不用早朝,奉御官则会宣旨不朝,大臣们就可离开,有奏本的可以交给首相文书房处理。
3.于是俄舰遂起碇,当起碇之前,船中军乐大作,始奏本国之乐,继奏法国之乐与英国之乐,以及意国之乐,以示友好之意。
4.临近黄昏,本来在家里准本奏本,在笏板上抄词的大臣们,或早或晚的都获得了明日免朝的口谕。
5.与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交部治罪,念汝为父私情,姑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汝罪不可逭矣!
6.朕躬广开言路,原要身致太平,不意廷臣所上奏本,类多毛举细故,无关宏旨。
7.按尊卑,当由首辅大人第一个上奏,于是史阁老便迈步出班,从袖中拿出奏本,微微躬身道陛下,臣有本奏。
8.甚至惊动了纣王,虽说有商荣奏本帮助推脱,但当晚奉御官朱升便传来旨意,称东宫有“侍师不周”。
9.与皇帝对普通题、奏本的批答相比,它有直达御前开拆、皇帝亲批而不需内阁票拟、亦不假他人之手、高度保密以及批答及时等特点。
10.他平时不太与人纷争和结怨,若是偶尔与人发生恩怨时,都是明来明去,明打明敲,极少使什么小动作或是去奏本参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