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性
自性的意思
自性
1.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2.个性;本性。自性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引南朝梁武帝《净业赋》:“既除客尘,又还自性。”
唐寒山《诗》之二三八:“寄语诸仁者,復以何为怀。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宋杨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切以诸佛説法,不离自性,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谁佛刹?”
⒉ 个性;本性。
引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
鲁迅《书信集·致宫竹心》:“寄《妇女杂志》的文章由我转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窜,因为若一改窜,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国语词典
自性
佛教用语:(1) 谓事物的本体、本质。《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弟子品第三》:「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2) 谓事物的存在状态。《成唯识论.卷八》:「初能遍计自性云何?有义:八识及诸心所有漏摄者皆能遍计,虚妄分别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现故;说阿赖耶以遍计所执自性妄执种为所缘故。」
自性造句
1.参禅参自性,处处常随顺,亦不假磋磨,本原常清净。
2.佛教认为是法平等,没有高下贵贱之分,任何生命与佛在本质上都是绝对如一的,自性上没有凡圣之分。
3.当我们看着雪花慢慢飘落,或旭日升上山头,洒落一室的光芒,都可能瞥见自性闪现。
4.结果:独自性行为在航期间很普遍,说明舰员容易接受独自性行为的事实,而舰员的择偶更注重个人良好素质与内在条件。
5.凡愚不了自性,不识心中净土,愿东顾西,便是说的净土宗。
6.自性、自养、自命、自主,或出或处,做个天地间脱洒光明大豪杰。
7.正理观察是对事物有无自性进行分析,进行抉择。
8.道是天下人的公道。生命的意义不在肉体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牵着走,不要玩弄四大。南怀瑾
9.莫失良机,修正自身不足,提高自性。
10.让晨钟暮鼓,清净梵音,清涤你的心灵;让银杏古树、千年甘泉,清凉你的世界;让师父的慈悲开示,启迪你的本来智慧、庄严你的自性道场……华商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