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杂说 杂说的意思
shuō

杂说
简体
拼音 zá shuō
注音 ㄗㄚˊ ㄕㄨㄛ

杂说的意思

杂说 [zá shuō]

(1) 各种说法

杂说不一
various opinions

(2) 零碎的论说文章

scattered essays

杂说 引证解释

⒈ 百家的学说。

《汉书·公孙弘传》:“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学《春秋》杂説。”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説,故入诸子之流。”
唐颜师古《<汉书>叙例》:“近代注史,竞为该博,多引杂説,攻击本文。”

⒉ 指怪诞鄙俗之语。

《北史·文苑传·李文博》:“﹝魏郡侯白﹞通侻不持威仪,好为俳谐杂説。”

⒊ 指笔记小说。

宋周密《齐东野语·王魁传》:“世俗所谓王魁之事,殊不经,且不见於传记杂説,疑无此事。”
鲁迅《<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诗有‘ 顓蒙事可亲’之语,注云:‘ 公佐字顓蒙 ’,疑即此公佐也。然未知《全唐诗》采自何书,度必出唐人杂説,而寻检未获。”

⒋ 古籍分类子部中一目。叙述人事,兼发议论者属之。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六朝杂説,有《会林》、《对林》,见《隋志》。又《类林》、《辩林》、《笑林》,见《通志》。今率不存。”
《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一》:“杂家之义广,无所不包……议论而兼叙述者谓之杂説。”
清沉彤《义门何先生行状》:“先生蓄书数万卷,凡经传、子史、诗文集、杂説、小学,多参稽互证,以得指归。”


国语词典

杂说 [zá shuō]

各种论说的文章。


杂说(zá shuō)近音词(1个)

杂说造句

1.自古宏才博学,用事误者有矣;百家杂说,或有不同,书傥湮灭,后人不见,故未敢轻议之。

2.纯陀,如果现在我到那些信持各种杂说旁见的行者和婆罗门教徒中,被问及对于他们所信持之见解的看法时,我当不认同的。

3.谭景伟开始阅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并对传统经典《论语》《资治通鉴》《易经杂说》等产生兴趣。

4.就在秦阳心中兴奋与惊恐交杂说不出是什么感觉的时候,皇甫一方的阵营,突然动了!刚刚惊醒秦阳的大喝正是从官军一方的主将皇甫嵩口中发出。

5.韩愈《杂说》有云“龙吁气成云”,刘禹锡《陋室铭》有“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句,足见古人心眼里,龙是非同小可的偶像。

6.她向我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套关于丢失钥匙的事。

7.不过你放心吧,姐姐我可不是那种未历世的小女生,什么人对我好,什么人对我不好,我心里自然是明白的,有个成语杂说来着,心如明镜嘛!

8.从类型学角度考察电视新闻评论,按其不同特征,可分为点评式、主评式、述评式、互评式、杂说式五种。

9.但这不是高头讲章,而是既有史家风骨又时时穿插掌故杂说的上好美文,这是这位老报人的一手绝活。

10.众魔聚会之后,裁定凡魔天之事,以此《天魔志》为准,其他杂说,一概为虚妄伪托,律当禁绝。

拓展查询

杂说是什么意思 杂说读音 怎么读 杂说,拼音是zá shuō,杂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杂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