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御史 御史的意思
shǐ

御史
简体
拼音 yù shǐ
注音 ㄩˋ ㄕˇ

御史的意思

御史 [yù shǐ]

(1)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

御史前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the censor

(2) 又

顾召赵御史。

(3) 又


御史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 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 《史记·萧相国世家》:“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

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御史主弹奏不法,肃清内外。 唐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
《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陞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

⒉ 喻指起监督作用的人或事物。参阅《通典·职官六·御史台》、《续通典·职官六·御史台》。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它(书评)是读者的顾问,出版界的御史。”


国语词典

御史 [yù shǐ]

职官名。周时掌赞书、授法令的事务。战国时为史官,秦汉并为亲近之职,其长官为御史大夫,为汉三公之一,次为御史中丞,掌秘书,兼司纠察,官署称为御史府,后汉以降称为御史台,以中丞为台长,始专任弹劾。唐御史台复置大夫,中丞为副,至明改为都察院,以都御史统辖诸御史,清因之。见唐.杜佑《通典.卷二四.职官六》。


御史(yù shǐ)近音词(15个)

御史造句

1.宋朝开启了台谏合流制度,御史与谏官充分发挥了监察百官的作用。

2.御史的工作单位叫都察院,头头是左、右都御史,副职是左、右副都御史,掌管内外监察,纠举不法。

3.当然,纠劾地方文武百官,惩治腐败和犯罪,才是巡按御史的中心工作。

4.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

5.同考官、监试御史、提调官等用二等席,每桌内馔鱼、鸡、鸭、猪等二十碗,果食蔬食等均与一等席同。

6.最后,春香的周围人都因春香而被连累,在这危急时刻,李梦龙高中状元,被国王任命为暗行御史派往南原暗访。

7.如若成功,到时高官厚禄位极人臣,即使加太子太保又如何?至于毕懋康,没想到他一个进士及第的御史,竟然还是格物大才,又在兵部任上自行造出堪比西洋的火器。

8.成帝绥和元年,采纳何武的建议,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又把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提高到与丞相相等,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9.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

10.作为回报,宋御史很快帮西门庆抹平一桩棘手的人命官司。

拓展查询

御史是什么意思 御史读音 怎么读 御史,拼音是yù shǐ,御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御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