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意思
yǒng diǎn

永乐大典
简体
拼音 yǒng lè dà diǎn
注音 ㄩㄥˇ ㄌㄜˋ ㄉㄚˋ ㄉ一ㄢˇ

永乐大典的意思

永乐大典 [yǒng lè dà diǎn]

(1)    中国大型类书。成于明永乐六年(1408),姚广孝、解缙等修撰。全书22937卷,约3.7亿字。采录宋元以前古籍七、八千种,按韵目分列单字,依单字辑入各项内容。元以前佚文秘籍多赖以保存。永乐大典正本毁于明亡之时,副本毁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现遗存约800卷

Yongle Canon

永乐大典 引证解释

永乐大典

  •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以及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在1403年——1408年编成(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 《永乐大典》是一部类书,它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永乐大典》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即使是清代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也只有1万卷、1亿6千万字,不到《永乐大典》的一半。《永乐大典》的规模更是西方同时代的典籍所望尘莫及的。

  • 《永乐大典》的外观非常精致恢弘,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显得格外庄重。书衣正面的左上方粘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框内题“永乐大典”四字,字下方还有双行小字,说明这册书的卷数。书衣正面的右上方还粘有一个框,里面用墨笔题写一册所属的韵母,又题一字注明这一册是该韵母的第几本册子。

  •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抄写完毕。

  • 《永乐大典》的三亿七千万字,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无一错误。大典中所绘山川、名物、人物、城郭等形态逼真,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精细工致,是古代书籍插图中的精品。如此精湛的画面,在中国历史艺术史中地位颇高。


国语词典

永乐大典 [yǒng lè dà diǎn]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时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汇编。。明朝成祖敕编,聚经史子集等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按韵编排成书,王圻《续文献通考》谓一万一千一百册,缪荃荪谓一万二千册,为四库全书编修前我国典籍之最大结集,惟迭经兵火,屡有散失,民国初年由翰林院移存教育部图书馆者,仅存六十册。

  据《明实录》的记载,《永乐大典》于公元1407年编成。全书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共装订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这部综合性的大类书,其篇幅之大,搜罗之广,缮写与装璜之精美,在当时世界文化之林里,是无与伦比的。

  明成祖朱棣编修《大典》的目的,是通过它来笼络当时士大夫,使之为他所用,从而巩固和加强他的统治。因此,他对编辑这部大类书异常重视。公元1403年七月,朱棣就对翰林院侍读学士解缙等说:天下古今的事物,分散记载在各书,很不容易查看。希望立即组织儒士,编成一部像探囊取物那样考索方便、一查就得的大类书。搜集范围要广一些,“凡书契以来经史百家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都在其内。朱棣还特别叮嘱主编者,要“毋厌浩繁”!

  次年十一月,解缙等很快就将他们编成的书送呈朱棣,朱棣定书名为《文献大成》,还赏钞给解缙等一百四十七人。很显然,这个短时间编成的急就章,实在过于简略,并不符合朱棣原来的要求。因此,朱棣指示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重修,加派了他的亲信:太子少师姚广孝、刑部侍郎刘季篪和解缙三人做全书的监修,增加了正、副总裁的人选,还命令礼部简派中外官吏及四方宿学老儒有文学者来担任纂修,选派国子监及在外郡县学擅长书法的生员缮写;开馆子文渊阁,命光禄寺供给早晚膳食。参加这次编辑工作的前后多达三千余人。到永乐五年十一月,全书编成,朱棣定书名为《永乐大典》。

  《大典》共辑有当时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其中包括经史子集,以及释藏、道经、医药、戏剧、平话、工技、农艺等着作。收集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正如朱棣的序文里所说“纂集四库全书及购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集群书,着为奥典”,这的确是一个雄伟、浩繁的文化工程。



永乐大典造句

1.惟明季有刻本二十七卷,既多漏略,编次亦失伦类,今据以为本,而别采《永乐大典》所载,删其重复,补其遗缺,而厘为二十四卷云云。

2.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3.由《永乐大典》卷一九四二六站字韵引《析津志》载沈州东南四百里,即今辽宁凤城。

4.永乐大典》是“包背装”,就是整个书皮是由一张纸包裹起来的,不像线装书那样好拆、也好复原。

5.永乐大典》的编撰、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让华夏文明蜚声海外。

6.《灵岩寺宋贤题诗题名集拓》《永乐大典》抄本残页。

7.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元刻本《宋提刑洗冤集录》;兰陵孙星衍元椠重刊本或称《岱南阁丛书》本;此外又有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

拓展查询

永乐大典是什么意思 永乐大典读音 怎么读 永乐大典,拼音是yǒng lè dà diǎn,永乐大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永乐大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