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举
应举的意思
应举
(1) 封建社会中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称呼,中者为举人,明清时指乡试
例
英
应举 引证解释
⒈ 接受选用或举荐。 《南史·孔觊传》:“晋安帝时,散骑常侍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
引孝建三年, 孝武欲重其选,於是吏部尚书颜竣奏以覬及司徒左长史王景文应举。”
元无名氏《冻苏秦》楔子:“如今七国争雄,都下招贤之榜,您孩儿禀过父亲母亲,待和哥哥同去应举。”
《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时汉帝求贤, 劭辞老母,别兄弟,自负书囊,来到东都洛阳应举。”
⒉ 参加科举考试。
引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家贫,不足以自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矣。”
宋苏轼《答李端叔书》:“軾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生在家无事,日夜读书,思量应举。”
清侯方域《贾生传》:“贾生乃辞归里,凡七应举,不第。”
国语词典
应举
参加科举考试。
应举造句
1.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对臧天朔被捕事件,娱乐圈不应该沉默,应举一反三,汲取教训!
2.正在这时,章太炎站起来,垂泣而立称,黎元洪是首难的人物,不可辜负他,应举黎为副元帅。
3.书院为获得生存空间,不断调整其办学模式,满足士人读书应举的需求。
4.拟定或变更都市更新事业计画期间,应举办公听会,听取民众意见。
5.科举的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士人读书应举的积极性,士人数量因此急剧增加。
6.他补充道,英国和法国首先须在军事战略上达成一致。因而,应举行有关的幕僚会谈以达到该目的。
7.勋、同请归赴试,吾以秀才应举,亦本分事,勉诺之,料尔在家亦必预乡试,世俗之见,方以子弟应试为有志上进,吾何必故持异论。
8.其应举心态是:青年时期是信心满怀、汲汲追求;
9.地陪应举接站牌站在出口处明显的位置上,让领队或全陪前来联系;
拓展查询
应举是什么意思 应举读音 怎么读 应举,拼音是yìng jǔ,应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应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