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字
一字的意思
一字
一个字。
谓同一个字。
谓物形如一字者。
指简短的信札。
指一种字体。
京剧髯口之一种。
中药量名。
另一个别名。
一字 引证解释
⒈ 一个字。
引汉王充《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杜甫《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⒉ 谓同一个字。
引《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阮元《校勘记》:“惠士奇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⒊ 指一种字体。 汉熹平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蔡邕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魏正始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蔡中郎所书,祇有隶体。 魏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引汉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晋而下,称汉刻为一字,取别于魏之三字耳。”
⒋ 另一个别名。
引明黄宗羲《宋元学案·紫薇学案》:“﹝紫薇门人﹞林之奇,字少颖,一字拙斋。”
⒌ 指简短的信札。
引唐杜甫《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陈师道《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李贽《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黄州。”
⒍ 谓物形如一字者。
引唐白居易《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吴融《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⒎ 京剧髯口之一种。
引苏少卿《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等用;红一字, 典韦等用。”
⒏ 中药量名。
引《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国语词典
一字
一字的近义词
一字造句
1.天上的大雁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像一个人在练书法。
2.这篇文章妙就妙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3.看,大雁的一字阵排列得多整齐。
4.这个“绿”字可是一字千金,含意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5.这篇文章写得极好,情采并茂,真可说是一字千金。
6.又不得效薄技于前,以希一字之褒贬。
7.他的诗虽然算不得是一字连城,但在当前的诗歌创作中,无疑算得上是非常杰出的作品了。
8.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9.他不易一字地抄袭我的作品。
10.这样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看上几遍,还是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