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啼妆 啼妆的意思
zhuāng

啼妆
简体
拼音 tí zhuāng
注音 ㄊ一ˊ ㄓㄨㄤ

啼妆的意思

啼妆 [tí zhuāng]

古代妇女的一种妆式,流行于东汉。见“啼妆”。薄施脂粉于眼角下,视若啼痕,故名。


啼妆 引证解释

⒈ 见“啼粧”。亦作“啼糚”。亦作“啼妆”。

⒉ 东汉时,妇女以粉薄拭目下,有似啼痕,故名。

《后汉书·五行志一》:“啼糚者,薄拭目下若啼处……始自大将军梁冀家所为,京都歙然,诸夏皆放效。”
宋欧阳修《长相思》词:“爱著鹅黄金缕衣,啼粧更为谁?”
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西汉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

⒊ 借指美人的泪痕。一本作“粧”。

前蜀韦庄《闺怨》诗:“啼粧晓不乾,素面凝香雪。”
清吴伟业《圆圆曲》:“蜡炬迎来在战场,啼糚满面残红印。”


国语词典

啼妆 [tí zhuāng]


啼妆(tí zhuāng)近音词(3个)

拓展查询

啼妆是什么意思 啼妆读音 怎么读 啼妆,拼音是tí zhuāng,啼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啼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