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侍郎 侍郎的意思
shì láng

侍郎
简体
拼音 shì láng
注音 ㄕˋ ㄌㄤˊ

侍郎的意思

侍郎 [shì láng]

(1) 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

兵部侍郎
assistant minister

侍郎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 秦汉郎中令的属官之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官,掌官殿掖门户,有丞。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謁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
《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
清赵翼《陔馀丛考·侍郎郎中》:“葢本执兵侍卫者。侍郎之官,至汉始有。”

⒉ 古代官名。 汉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称侍郎。 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清雍正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

《后汉书·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
刘昭注引蔡质《汉仪》:“尚书郎初从三署诣臺试,初上臺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唐韩愈《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史·胡铨传》:“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 檜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
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自大学士、尚书、侍郎及百司尹,唯诺成风,皆听命於书吏。”

⒊ 古代官名。 晋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国语词典

侍郎 [shì láng]

职官名:(1)​ 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主更值执戟,宿卫殿门。东汉时尚书属官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来只称郎。隋朝又称侍郎,并置员外郎,炀帝时各部置侍郎一人,为尚书的副贰,而改各司侍郎为郎。唐改郎为郎中,以员外郎为之贰,历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为各部副大臣。(2)​ 晋时各王国皆有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主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


侍郎(shì láng)近音词(3个)

侍郎造句

1.潘存实,字镇之,漳浦人。元和十三年进士第,仕至户部侍郎。诗一首。

2.穆宗审阅这份礼单时,发现除了户部侍郎牛僧孺的名字旁,有一排用红笔写下的小字“某月某日,送钱千万,不纳”外,几乎所有大臣都收了礼。

3.左光禄大夫,尚书省侍郎冯延巳马上接住查文徽的话奉承道,他与户部尚书冯延鲁是同父异母兄弟,却冰炭不同炉,分属两党。

4.此诗作者高士奇,康熙年间曾任礼部侍郎

5.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6.画卷中的主人公是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

7.天寿山、密云、居庸关、古北口一带,城垣墩台驿堡倒裂不可胜计,人有压死者,命拨京营军士二千人修理居庸关楼檐墩台,命工部右侍郎贾俊督修天寿山四陵。

8.怒气不消的宪宗,将韩愈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并敕旨即刻离京赴职。

9.户部侍郎萧炅如今跟着李林甫混事,而门客吉温更是李林甫阴谋算计别人的哼哈二将之一。

10.前世左部少侍郎罗辰,被午门问斩,烈日异变,浴火重生在阴魂山脉的魔道宗门中,续写一篇华丽的仙道传奇!!

拓展查询

侍郎是什么意思 侍郎读音 怎么读 侍郎,拼音是shì láng,侍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侍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