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的意思
méi huā

梅花大鼓
简体
拼音 méi huā dà gǔ
注音 ㄇㄟˊ ㄏㄨㄚ ㄉㄚˋ ㄍㄨˇ

梅花大鼓的意思

梅花大鼓 [méi huā dà gǔ]

亦称“梅花调”。


梅花大鼓 引证解释

⒈ 亦称“梅花调”。曲艺的一种。 清末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华北一带。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琵琶、四胡等。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和十字句。

孙犁《白洋淀纪事·吴召儿》:“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的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国语词典

梅花大鼓 [méi huā dà gǔ]

一种曲艺。演出时和以三弦、二胡、月琴等乐器,以单人说唱方式演讲故事内容。约起源于清光绪、同治年间。音调柔缓,且多取材西厢记、红楼梦等章回小说,与京韵大鼓相较之下显得幽怨委婉。


拓展查询

梅花大鼓是什么意思 梅花大鼓读音 怎么读 梅花大鼓,拼音是méi huā dà gǔ,梅花大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梅花大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