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和氏璧 和氏璧的意思
shì

和氏璧
简体
拼音 hé shì bì
注音 ㄏㄜˊ ㄕˋ ㄅ一ˋ

和氏璧的意思

和氏璧 [hé shì bì]

(1)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武王,王不识玉反断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宝玉,名之谓“和氏璧”

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
He Shi Bi

和氏璧 引证解释

⒈ 《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 ( 卞和 )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誑,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 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誑,而刖其右足。参见“完璧归赵”。

武王薨, 文王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明张煌言《黎大行濒行》诗:“殿上未归和氏璧,橐中谁赐陆生金。”
亦省称“和璧”。 《汉书·邹阳传》:“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 和璧,祇怨结而不见德。”
南朝梁沉约《咏帐》:“甲帐垂和璧,螭云张桂宫。”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贺方回作王子开《挽词》:‘ 和璧终归赵,干将不葬吴。’”
清姚鼐《咏古》:“和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


国语词典

和氏璧 [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和氏璧造句

1.蔺相如手里的和氏璧价值连城。

2.蔺相如机智地从秦王手中夺回了无价之宝和氏璧

3.几经周折,始皇一统天下,多方搜求,最后寻得和氏璧

4.“将相和”:战国时期,赵国发现了一块美玉“和氏璧”,秦王假意以十五个城池,来换取这块宝玉。

5.传说中东方大陆有个叫卞和的人在开山时发掘出了一块玉石,后来被人叫做和氏璧,史记中有传,和氏璧乃天下所共传之宝。

6.他认为“之所以认为和氏璧是桠溪荆山之玉,不是空穴来风,是经过一定考证的。

7.和氏璧化工作为主要协办单位之一,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8.后来王莽意图篡位,派弟王舜往长乐宫向孝元太后索璧,给孝元太后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黄金镶补上去,使和氏璧又多了“玉体金角”。

9.,命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成为皇帝玺作为传国玉玺,并由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10.蔺相如有信心,才能将和氏璧完璧归赵;王勃有信心,才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文天祥有信心,才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叹。

拓展查询

和氏璧是什么意思 和氏璧读音 怎么读 和氏璧,拼音是hé shì bì,和氏璧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和氏璧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