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藏
行藏的意思
行藏
(1) 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行藏 引证解释
⒈ 指出处或行止。
引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晋潘岳《西征赋》:“孔随时以行藏, 蘧与国而舒卷。”
唐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
宋苏舜钦《又答范资政书》:“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非罪戾人之所可为也。”
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这湖南、湖北,也还可战可守,且观成败,再定行藏。”
⒉ 引申为攻守;出没。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
⒊ 行迹;底细;来历。
引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那红娘对生一一话行藏。”
《镜花缘》第五五回:“洛红蕖见老尼之话不伦不类,惟恐被人识破行藏。”
秦牧《鬣狗的风格》:“有一种动物,叫做鬣狗,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注意过它的模样、行藏和风格吗?”
国语词典
行藏
出处、动向。
行藏(xíng cáng)近音词(1个)
行藏造句
1.用意在题前我尔字盘旋,轻逗用舍行藏而不实作。
2.天道有常,无往不复!易曰:时有否泰,用有行藏,一时之制可反为用,一时之吉可反为凶。
3.末句,总起用舍行藏全题,气势舒达,意无余蕴,全文至此而成篇矣。
4.花柳,妓女“话语逢迎,时时用意,一为套客之行藏,二为不知客之性格,所怕一言不合,二次难临”,其间,虽然表面上心软语柔,但实际上却是处处设防。
5.据说狗的一切起居行藏都是以气味为依归。而我们人只依重一双眼,所以好色。有一天假如我们都瞎了,所有感情都只好寄放在气味之中。这是我住过的地方,这是我家人朋友情人的气味,永远忠实。
6.他一直将自己的行藏掩藏得很好。
7.山上有四季长春的乔松,有万节修篁斗翠,崖山花木争奇,琼葩满地,时有仙狐寿鹿出没,常有凶禽恶兽行藏,在这秋季里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8.他一定会想办法遮盖住他的样子,把这种丑行藏起来的。
9.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10.行藏出入礼义恭言必忠良信必从此格推来礼义通,一身福禄用无穷。